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文化博览 > 民间故事 正文

狐狸洞

2013-06-13 17:58:56   来源:即墨在线   【字号:

  若干年以前,马山下边是一片大海。

  海边住着一家打渔人,一家三口,夫妻俩和一个小男孩。

  这天,男的出海打渔去了,家中只撇下年轻的媳妇和小男孩。

  天近傍晚时分,那媳妇正在家中烧火做饭,忽听天井里传来孩子“哇哇”的哭声,她急忙撂下火棍出门来看个究竟,只见她那宝贝疙瘩儿子,两手搬着一个大油篓,又是蹦,又是跳,又是嚎……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不道,就是一个点的哭!哭!哭!那媳妇问不出个子曰来,只当孩子饿了,急忙回到屋里,揭开大冒热气的锅盖,顺手掰了块饽饽送出去哄弄孩子。谁知,那孩子见娘给他送来饽饽,不但连看不看,反而哭得更厉害了。那媳妇见孩子不接,仍然哭,只当他嫌没有就活,又赶忙三脚二步回到屋里,捞起一双筷子,二次抡开锅盖,从锅底下捯出条刚刚炖好的黄花鱼,夹在饽饽里,出门来递给孩子让他吃。哪知,那孩子睁眼一看,见娘手里送来的是饽饽夹鱼,把手一拨拉,连饽饽加鱼从娘手中打洒在地,哭得更急更响,蹦跳得更高了。

  这下,可惹火了娘,只见她气红了脸,一把拉过孩子,狠狠地朝腚打了两巴掌,揪着孩子的衣领子,赌气地把他拽进那大油篓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自个儿进屋里接着烧起火来。

  那孩子可也怪了,自从挨了两巴掌,被娘装进油篓里后,便一声不响,正正当当,一动不动地坐在油篓中间,说时迟,那时快,正在这时,只听“轰隆”一声,随着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墙倒了,屋塌了,周围几十里的大地一下子陷进了大坑里,灌满了水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那盛孩子的大油篓,在一片浪头的推拥下,飘飘摇摇地被冲走了。只见它,一会儿跌进浪谷,一会儿冲上浪尖,一会儿绕过礁石,一会儿推到海边……漂啊漂,漂啊漂,不知过了多长工夫,突然,一个大涌浪扑来,把那大油篓连同油篓里的孩子,一下就推掷到海边马山坡下,那孩子也顺着油篓落地被颠出了篓口,抛在山坡的草窝里。接着,他如同神使鬼差一般,漫草拉坡地朝山上爬去。爬着、爬着,爬到山半坡一个石头洞边,说来也巧,正在这时,从石洞里走出一个年轻的姑姑子,伸手把他从地上扶起来,拉着他的手,领着他就往石洞里走去。

  孩子跟着那姑姑子一边在石洞里走,一边四处大量着石洞里的光景:刚进洞时,还觉得眼前一片漆黑。走着,走着,又觉得半明半暗。越走眼前越亮,越走洞里越高大宽敞。走了不多工夫,只觉眼前忽啦一闪,便豁然开朗起来。抬头再看时,只见头顶上是晴朗朗的天,天上一轮红彤彤的日头,照得眼前锃明瓦亮。低头看地,地上是绿油油的草木和五色的鲜花,远处是重重山,道道水,山明水也秀,鸟语花更香……那孩子一边看光望景,一边跟着姑姑子走,不知不觉中便来到一个依山傍水的大门前,进了月亮门,登上石头阶,走进三间大瓦房里,只见:屋中央,安放着一张明光光、红耀耀的大方桌子,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一捆捆不知名的花、草、叶、根……满屋都是香、辣、苦、甜的百草药味。东西两间,一间放着一格格的高大书架,架上摆满了线装的医书;一间摆满了盆盆、罐罐、包包、盒盒,盆、罐、包、盒里盛着煎熬成的膏、丹、丸、散……

  那姑姑子领着孩子看完了三间屋的一切,才开口笑了笑,对那孩子道:“孩子,您家叫水淹了,爹娘全死了。往后,你就叫我姑姑,我这里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亲人,你就在这里住下,帮我种药、采药、熬药,跟我学医道。有朝一日学好了,好出洞下山为人治病。”

  再看那孩子,进洞半天工夫,好像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似的。他听完那姑姑子的话后,好像什么也明白了一样,掉着眼泪,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打那以后,他把那姑姑子当作亲娘一样看待:天天清早起来,先进那姑姑子屋里去请安、问好。接着就扫地、打水、收拾院子……等那姑姑子做好了饭,两人吃饱喝足后,便扛上掀镢一起上山种药、采药、晒药。到夜晚,便点起豆油灯,那姑姑子教他识字、写字、背药方、学把脉。每逢下雨阴天,出不了门,上不了山时,那姑姑子便手把手地教他捣药、熬药、制丸、做散、炼丹……

  就这样,那孩子在洞中跟那姑姑子过了一天又一天,住了一月又一月,熬过一年又一年。只见:眼前的山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头上的天,明了又黑,黑了又明;河中的水,冰了又化,化了又冰……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夜,只见他从刚刚会走路的孩子,出挑成一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精通医道的白面“郎中”。

  这年,大年刚刚过了没几天,就冰开雪化,春暖花开了。一天早上,早饭过后,那已经长大了的孩子正在收拾掀镢准备上山种药,这时,那姑姑子从屋里出来,把他叫到跟前说道:“孩子,你已长大了,如今这医道也学成了。俗话说:‘鸟大分窝,人大分家。’今日你就出洞去,到外边行医救人,成家立业去吧!”说完,不等他答话,就把一个早就打点好了的包袱,斜挂在那孩子的肩上,送他出了洞口。

  在洞口边,那孩子看看这里的草,望望山下的海,触景生情地想起当年自己坐在油篓里被浪头抛上山坡,爬到洞口,被姑姑子搭救的情景,不由地双膝跪地,洒着热泪朝她磕了三个响头,哭着说了声:“姑姑,孩子走了,您老人家多多保重!”说完,从地上爬起来,转身朝山下一个小村走去。他一步一回头,三步一挥手地朝着站在洞门口的姑姑子告别。走了九十九步,回了九十九次头,招了三十三次手。正当他走了一百步,再回头招手向姑姑子告别时,却突然从洞口挂起一阵旋风,卷来一粒砂子,那砂子不偏不斜飞进他的眼里,迷住了他的眼睛。等那孩子使袖口把眼中的砂子揉搓出来,睁眼再看那洞口时,那姑姑子已无踪无影,洞口也被一块大石板严严实实的封死了。

  那孩子见了,心想:这大概是姑姑叫我死了回洞的心,让我一心一意扑在为民灭灾除病、为人造福上。想到这里,他便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地下了山,照直朝山下那小村走去。

  一进村,只见大街、小巷里清清静静,不但没有人影,连个鸡叫狗咬声也听不见,如同进了没人之地。看到这些,他觉得挺纳闷,心想:这村上的人都上哪去了?怎么大白天人影不见?为了弄个明白,他转身走进一个临街的大门里。进屋一看,一家大人孩子七口,个个面黄肌瘦,人人病得三根筋挑着个头,横三竖四地躺在土炕上。他问道:“大爷、大娘、哥哥、妹妹们您们都怎么了?”满炕人听了,不但不答话,个个竟然眼不睁,头不抬,如同木头人一样。当他抬高了嗓门,连问三声后,才见躺在炕外的一个十八、九岁的大闺女,慢慢地半闭半睁的动了动眼皮,看了看他,有气无力地说:“小哥哥,你,你,你从哪里来?快,快,快走吧。俺这里,家家户户的人,都得了瘟疫,眼看就要死绝了!”没等说完,那闺女就把眼一闭,断了声,只有出的气,没了进的气!

  那孩子一见,这才明白了姑姑叫他下山的用意。急忙从肩上卸下包袱,把炕旮旯的小板凳往炕边挪了挪,坐下来,急忙扳过那大闺女的手,不慌不忙地评起脉来。评完了左手的脉,又评右手。他一边评着脉,一边看着那闺女的气色,拨拉开她的眼皮看眼,揭开她的嘴唇、牙关看舌苔;评完了脉,看完了气色,他便解开包袱,开开一个纸盒,拿出一包药散,倒进一个泥碗里。又急忙撺火地打火引草烧开了半锅水,舀了一勺子冲开药散,两个碗倒了倒,吹了吹,末了还亲口尝了尝烫不烫人,直到那药水不冷不热时,才扳开那大闺女的嘴,一口口地为她灌进去。然后,脱下自己的长大袄,把那大闺女的身子,从头到脚后跟,蒙了个严严实实,丝风不透,为她发起汗来。

  人说:神仙治病一把抓。这孩子的药给那大闺女灌下去不到一袋烟工夫,那闺女就憋出一身汗来。随着汗出、热退,那闺女的病就好了一半,当那大闺女二次苏醒过来,掀开蒙在头顶的棉大袄,睁眼看见炕下站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直愣愣朝她笑时,一时又惊又喜又奇怪,只当是自己看花了眼或是在做梦。她拉着盖在身上的衣袖子把两眼擦了又擦,看了又看,还是那个人。又使手拧了拧自己的腮,想证实一下是不是在做梦。可是,轻轻一拧腮边的肉,就觉得疼得要命。这才相信自己看见的小伙子,是真真实实的。这时,不知从哪来的那么多的力气,只见她一骨碌从炕边坐起来,对小伙子问长问短。当那大闺女从头到尾听完了小伙子的叙说后,对小伙子又是敬佩,又是感激,又是爱慕,身上的病也十去了八、九了!

  在那大闺女的帮助下,那孩子又花了半天工夫,为她家的人挨个评了脉,配了药,逐个把药汤灌下肚子发了汗。全家人也都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了。

  那孩子见着一家人的病个个有了回头,又在那大闺女的引导下,挨家挨户为全村人看病把脉配药治病。他白天连着黑夜,一直三天三宿没闭闭眼,没歇歇脚,直到把满村几十家上百口人的病全都看完,服了药,才歇息了一会儿。

  当满村人的病在那孩子的治疗下,和在那大闺女的细心照料下,全都好了时,那孩子和那大闺女的婚事也定了。他俩在村民们前呼后拥中,走上了村南的山坡,来到那堵着石板的石洞口门前,跪在地上三拜、九叩。高呼三声:“姑姑!”“姑姑!”“姑姑!”忽见洞口处立着一只大狐狸,朝人们点了点头。孩子这才明白原来是狐狸救了他,又教会了他治病救人。

  打那以后,小两口白天上山采药,晚上为人看病、煎药,连四村八疃的病人也全都给治好了。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