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 > 胶东民俗 > 仙道文化 正文

王重阳为什么在烟台传道?

2013-06-09 10:30:42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金末元初,烟台地区兴起了全真道,全真道后来成为中国北方声势显赫的最大道派,曾经成就了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至今仍对中国的道教和哲学界产生着重要影响。全真道虽然是陕西人王重阳创立的,但只能说关陇文化培育出了一颗优良的种子,王重阳在关中传道的七八年里,只收了两三个弟子,没有多大作为,因为当时的关中没有适合新道思想生长的土壤。王重阳来到烟台地区传道,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发展了“三州五会”,道众达几万人。王重阳还在烟台这片土地上发现、培养了七位弟子,即“全真七子”,从而使全真道在全国得以振兴。可以说,烟台地区为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这里才是全真道名副其实的发祥地。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浓眉大眼,长须飘飘,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他气豪言辩,既有容人的雅量,也有豪侠之气,因为家业丰厚,常常周济穷人。金大定元年(1161年),王重阳抛妻弃子,开始出家修道。他从陕西咸阳的大魏村搬到了终南山刘蒋村居住,有的时候睡在冰面上、雪堆里,有的时候在闹市中讨饭,有的时候在断墙上题诗,不断地显示他的神异,可是当地人并不理解他的做法,更谈不上羡慕和崇拜,反而当他是个疯子,常常叫他“王害风”。在终南山修道的七八年里,他只收了史处厚与严处常两位弟子,只结交了和德瑾与李灵阳两位同道,主要因为王重阳所传的道教是新兴教义,他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宣传“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可当时陕西终南山一带教派老化,而且一派独大,思想保守,当地的文化传统又缺乏开放、多元的观念,所以道徒和百姓对三教合一的新教不容易接受。为了传播新教,王重阳把目光投向了山东沿海,也就是今天的烟台地区一带。长期以来,这一地区不但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传统,而且沾溉了齐鲁之风,佛教思想也一度流行,多种文化并存并荣。应该说,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氛围,给了王重阳以极大的吸引力。

  秦汉时期,由于秦始皇和汉武帝大规模的寻仙求药活动,烟台地区的仙道文化有了很大发展。神秘而充满幻想的神仙和仙岛的传说,秦皇、汉武东临烟台祭海求仙寻长生不老药的故事,富有想像力、超然浪漫的文化传统,数以万计的方士都对烟台仙道文化的出现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种深厚的仙道文化传统在烟台地区传承下来,影响了一代代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北宋时期,道教狂热的信徒宋徽宗掀起了崇道高潮,这时,一个以昆嵛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重镇在宁海州(州治今烟台牟平)兴起,成为胶东滨海地区继崂山之后的又一个道教文化中心。昆嵛山位于宁海州与登州交界处,既有山海相连的秀丽风光,又有神仙道教的文化底蕴,历来就是胶东半岛仙道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在王重阳来到昆嵛山之前,还有李无梦、唐四仙姑等道士、女冠在这里修道。很久以来,昆嵛山一带就流传着麻姑信仰,麻姑是传说中著名的女寿仙,民间传说每年的三月三,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会,麻姑都要用灵芝酿酒前去祝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麻姑献寿”。在乡间,为男子祝寿,寿堂摆的是“南极仙翁”,为女子祝寿,就要摆麻姑了。昆嵛山原名叫做姑余山,就是因为麻姑在这里修道成仙、余下此山而得名的,后来讹传成了昆嵛山。唐末五代时期,山中就有了麻姑冢,建起了麻姑庙。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宋徽宗封麻姑为“虚妙真人”。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又赐麻姑的居住地为“显异观”。从此以后,麻姑成为长寿、健美、聪明、正直、纯洁的象征,更加受到当地人的崇拜。每年四月十五麻姑升仙的日子被定为庙会,后来还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庙会。

  昆嵛山顶峰俗称“麻姑顶”,相传是麻姑得道的地方。这里峰峦迭嶂,林密草茂,山石嶙峋,怪石横生,的确是一块宝地,因此引来麻姑修炼。据说麻姑修仙后,念念不忘昆嵛山百姓的旧情,处处为昆嵛山人造福,用来制衣的蚕种就是麻姑施舍的,人们非常敬仰和爱戴她。麻姑给王母娘娘祝寿这天,山里人纷纷做寿桃,敬献给麻姑。至今许多刺绣工艺和艺术品里,人们仍然可以领略到麻姑手擎寿桃、腾云驾雾、仙袂飘飘为王母祝寿的美丽形象。到了金代,麻姑信仰依然盛行,传说王重阳的大弟子宁海人马钰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麻姑赐给她一粒金丹吞服,醒来后就生下了马钰。从马钰后来在一些赠给道姑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常常把麻姑作为道姑们修行的目标和榜样,可见麻姑在当地的深入人心。麻姑信仰在昆嵛山一带的广泛传播,使昆嵛山成为一座道教名山,这同样为后来王重阳以昆嵛山为中心发展全真道营造了良好的仙道氛围。

  汉魏以后,佛教思想也在烟台地区广泛流行。隋朝时期,昆嵛山开始修筑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寺庙,如六度寺。到了唐代,昆嵛山的无染寺达到了最兴盛时期,拥有僧众近百人,田产数万亩,号称胶东第一名刹。始建于唐代的蓬莱阁景区内的弥陀寺也是当时胶东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除此之外,唐后期“会昌灭佛”之前烟台地区还建立了诸多寺庙,像开元寺(登州城内,唐开元中建)、宝堂寺(龙口市黄城东北)、千佛寺(福山城西北)、卢山寺(牟平城东)、龙兴寺(莱州城东南)等等。北宋中后期,最高统治者对昆嵛山的甘泉寺比较关注,治平二年(1066年)宋英宗敕赐广润院碑就是一个例子,寺庙的活动使烟台地区浸润了深厚的佛教传统。烟台地区的儒学传统虽然比不上邹鲁之乡来得深厚,但是也不乏儒学大师的遗风余韵。东汉大儒郑玄曾经在东莱客耕、收徒讲学,慕名而来的学徒有数千人。北宋元丰八年(1089年),苏轼调任登州知军州事。虽然因进京任礼部员外郎在登州只有五日的政绩,但是对登州人民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登州人民为纪念他特地在蓬莱阁旁边建了一座“苏公祠”。由于地处齐鲁之东,再加上儒学大师们对烟台当地百姓的影响,所以儒家孝谨、温良、恭俭、谦让等各种伦理观念在这里有一定的根基,难怪人称烟台一带“民俗敦厚,无异邹鲁”。

  正是这样一种具有深厚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儒释并存,开放包容多种文化的区域氛围,加之物产丰富,教育发达,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吸引了王重阳的到来,为他在这里落脚扎根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土壤,同时为全真教在烟台的兴起提供了理想的布道环境和发展空间。

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您的昵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 文化热线:0535-6785690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7001

网站简介   |   标识说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Copyright@ JiaoDo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胶东在线